据光明网报道,伊朗官方媒体首次证实,总统在国家安全会议上遭遇导弹袭击,逃生过程中腿部受伤。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发布独家报道,披露了上月一场震惊伊朗高层的暗杀行动细节。当总统佩泽希齐扬与议会议长、司法部长及其他高级官员在德黑兰西部一栋政府大楼底层举行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时,以色列发动了精确空袭。
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袭击者向建筑出入口发射六枚导弹或炸弹,意图封锁逃生路线并切断空气流通。
爆炸导致电源中断,浓烟弥漫会场。与会官员通过事先准备的紧急出口撤离,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撤离过程中腿部受轻伤,其他多名官员也不同程度受伤。
袭击事件发生在6月16日凌晨,当时伊朗最高领导层正在德黑兰西部沙赫拉克加尔布附近的一栋政府建筑内召开机密会议。以色列军方针对大楼的出入口发动攻击,这种手法旨在封死所有逃生通道,让内部人员窒息而亡。
展开剩余79%六枚导弹或炸弹从不同方向击中目标,瞬间切断电源,整个区域陷入黑暗。浓烟迅速弥漫会议室,将与会者置于极度危险境地。
值得玩味的是,袭击发生时,伊朗政府三大部门的负责人——总统佩泽希齐扬、议会议长和司法部长——全部在场。若非紧急出口发挥作用,以色列这次行动可能一次性消灭伊朗最高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法尔斯通讯社的报道明确指出,鉴于以军掌握的情报异常精确,伊朗安全部门已启动内部调查,追查是否存在间谍泄露会议信息。
此次袭击模式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经典战术高度一致。法尔斯通讯社特别指出,这种手法与以色列暗杀黎巴嫩真主党前领导人纳斯鲁拉的行动极为相似。
历史记录显示,以色列对伊朗高层的针对性行动正在升级。冲突初期,以色列曾成功暗杀伊朗革命卫队无人机部队指挥官塔赫尔·普尔。更早的2020年,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也在远程狙杀中丧生。
6月16日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公开威胁不排除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采取行动。路透社随后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以色列制定的杀死哈梅内伊的计划。
佩泽希齐扬在事后接受美国媒体人塔克·卡尔森专访时,将矛头直指以色列:“他们确实尝试过,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但他们失败了。”他特别强调,幕后黑手并非美国,而是以色列。
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这次未遂暗杀暴露了伊朗国家安全体系的严重缺陷。在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中,伊朗防空系统多次被以色列无人机和导弹突破。
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特工可能已深入伊朗军事核心。有证据显示,以军利用潜伏在伊朗境内的特工,使用“长钉”反坦克导弹直接摧毁伊朗防空设施,使其丧失拦截能力。
伊朗自主研发的“反隐身雷达”和远程防空导弹在实战中形同虚设。以色列的无人机和导弹屡次精准打击伊朗核设施、导弹基地等关键目标,如入无人之境。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莫森·雷扎伊早前透露,以色列在冲突期间曾袭击六个会议地点,但坚称所有与会成员均安全无恙。这一说法与总统受伤的最新披露形成微妙反差。
作为伊朗政坛少有的亲美改革派,佩泽希齐扬一直主张通过谈判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但这次暗杀让他陷入艰难境地——既要向国内强硬派证明自己并非“美国傀儡”,又要在国际舆论中避免彻底激化矛盾。
在卡尔森的采访中,佩泽希齐扬展现了强硬与灵活并存的外交姿态。他一方面誓言“为伊朗献出生命与鲜血”,强烈谴责以色列在冲突中对平民实施“战争罪行”。
另一方面又为与美谈判留下余地:“重启谈判没有问题,但有一个条件……我们如何才能再次信任美国?如何确保在谈判期间,以色列不会再次袭击我们?”
他特意将袭击责任限定于以色列,强调“美国未参与此次袭击”,这种表态被视为向华盛顿释放信号。然而,在核设施核查问题上,他以设施在空袭中受损严重为由,暂不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重返检查。
这次未遂暗杀撕开了现代国家安全体系的脆弱性。当精确制导武器与深度渗透情报结合,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边界”已不复存在。
伊朗情报网络显然存在重大漏洞。尽管伊朗已处决多名涉嫌为以色列提供情报的间谍,但摩萨德通过金钱收买、亲属威胁等手段构建的情报网短期内难以根除。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行踪可能也在以色列情报掌握之中。
佩泽希齐扬在卡尔森采访中暗示,以色列部队是通过“间谍提供的情报”得知他的具体位置。这种来自内部的高级别情报泄露,使伊朗面临的安全威胁远超外部军事压力。
冲突期间,以色列宣称打死了30多名伊朗高级安全官员和11名高级核科学家。这些精准打击进一步印证了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伊朗境内的渗透深度。
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以色列时报》至今未对暗杀报道作出官方回应,这种沉默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猜测。部分国家强烈谴责这种针对主权国家领导人的行动,认为其严重违反国际法。
德黑兰街头,革命卫队加强了对政府区的巡逻警戒。安全部门正在筛查可能泄露6月16日会议信息的“内鬼”,情报系统内部人人自危。以色列的导弹不仅击中了总统开会的建筑,更击穿了伊朗国家安全体系最后的防护层。
发布于:江苏省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